走進格林美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,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,股票代碼 002340 ,總股本41.49億股,凈資產98.78億元,年銷售138億元以上,在冊員工5000余人。
查看詳細來源:湖北衛視
鏈接:https://m.hbtv.com.cn/p/4261555.html
日期:2024-03-28
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,要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,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。在湖北,一大批民營企業正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。
湖里,天鵝在嬉戲,湖邊,成片的花海綻放,讓人仿佛置身于公園。但當視角拉開,旁邊成片的廠房,透露了這里的真實“身份”——這是位于荊門市郊的一座工廠。
格林美—印尼政府聯合培養印尼籍碩士白柯瑞:“很難感受到這是一座工廠,我很喜歡在這里散步。”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:“這些年我們在園區生態設計上,大量設計了人工濕地,用廢塑料再造這種生態木,做到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的融合。”
把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統籌起來,這是湖北實施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。政策引導下,湖北的民營企業向“綠”而行,將綠色理念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。在格林美的大門口,這塊顯示大屏,實時顯示著生產環節的氣體排放情況。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:“我們有一個龐大的環境監控中心,是第三方監測的,廢水、廢渣、固廢的處置工作,進行了24小時、365天的完全在線監測,實時上傳到網上,可以向全社會播報。”
將生產過程向社會公開,格林美的這份底氣,來自5年18個億的環保投入。比如,在這些汽提塔裝置上,企業最新提檔升級的兩級冷凝工藝,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100噸。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:“我們有1000名以上綠色技術創新人員,形成一個系統化綠色技術研究體系,我們格林美體系里面一共有6個國家綠色工廠。”
2020年以來,湖北共有173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的認證,其中,民營企業占比超七成。而對于企業來說,要提升綠色競爭力,最終,還得在產品創新上見真招。去年,格林美回收、拆解動力電池超27000噸,從中提取的鎳、鈷、錳等材料如何實現再次利用?眼前這排不同顏色的粉末,就是企業“再造”的新品,它們是制造動力電池的關鍵材料。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制造中心主任陳永安:“用我們公司回收的鎳鈷錳等金屬,根據下游應用場景不同,讓我們這個元素在結構上定向排列它,變成我們所需要的不同結構和性能的前驅體材料,合成一個比較高端的產品,來增加我們回收料的附加值。”
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動力源。這張表格,顯示了格林美對研發的重視,研發投入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,從2017年的59.84%,提升到2022年的113.94%,企業的技術專利超3000項。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:“通過創新技術把廢物做成綠色產品,資源有限、循環無限、消除污染、再造資源就是我們的綠色理想。”
在湖北,踐行綠色理想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:三寧化工將一塊煤,變成了高性能的纖維材料;昌耀新材料,把磷石膏做成了用于道路建設的輕骨料;華新水泥把生活垃圾做成了燃料……民營企業的綠色腳步,還在加速邁向更遠的地方。眼下,格林美還在印尼、韓國等地陸續建廠,讓中國的綠色循環技術,從湖北走向世界。
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開華:“過去三年我們的出口每年遞增,現在每年進出口額超過十億美元,做到從300億人民幣到300億美元的產值,就是我們未來綠色發展的大目標。”
為激發企業的“綠色基因”,省生態環境廳和省工商聯聯合發布實施意見,通過增強企業治污能力、推進環境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等十條措施,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。荊楚大地上,一大批民營企業正向“綠”而行,向新而生!
(長江云新聞記者 李琨 畢然 荊門站 宜昌站 夷陵臺)
責任編輯 潘念